|禪食體驗

何謂禪食?

一直以來,世界各地的修行者都將日常餐飲當作修行的重要部分,絕不苟且,更不會放縱,因為大家都明白到:you are what you eat , 吃甚麼下肚,人就變成怎麼樣。
日本的傳統寺院早將禪食這種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,600多年前就發展出優秀的禪食文化,這種風氣和實踐方式特別適合在此時此地生活的我們。

究竟「禪」是怎麼一回事? 甚麼是「禪食」? 進食與「禪」有何關係?

「禪」不是宗教,其中没有信仰、沒有崇拜的對象、沒有禮拜儀式、沒有形式或教理,它是一種人生的修養態度。
「禪」這個字出自梵語dhyana(「禪那」),原意為靜慮(靜止或靜心地思慮),但是襌的意義豐富得多。
「禪」就是開悟,用另一個角度看眼前的世界,達到真正的智慧境界。禪食,讓人吃出覺知與喜悦。
「禪」引領我們去留意平常中的奇跡,注意到隱藏於周遭俗世中另一個層次的美、富足、和諧,激發我們對這些自然奇跡產生感覺,因而每天愉快地生活。
「禪」是一種藝術,是生活的詩意化,讓大家放鬆,只是關乎如何去做眼前的事,並享受當下的人生。

襌意回歸由進餐開始 禪,就是靜心。 靜心就是禪。

圓滿自在的禪食

禪食的特別之處,大概是選料、下廚、進食整個過程中強調一種精神,追求一種境界,其中包括:

1. 愛心
禪食主要講求付出,將宇宙的大愛引進下來、凝聚到當下,與每一位人士(廚師、服務者、食客)共享祝福。「味由心出」,其中有了愛,來自每一口茶湯飯菜的感覺便完全不同。

2.虔敬
一邊做菜一邊讚美大白然的美善,在傳菜之時用心將祝福送出去,進食之前向天地感恩。

3.惜福
為了表示感恩,在廚務過程中儘量利用每種食材的每一微小部分,不會隨便丟棄浪費(例如盡用粟米的鬚與芯、甘筍的葉來煮茶湯)。儘量不吃剩食物,茶湯一滴不留;若無法避免而剩餘食物,盡可能全部
留待下一餐享用。

4. 專注
下廚和清洗碗碟時必須心無旁騖,丟下一切雜慮,盡情感受眼前的食材、食具和水。如非必要,不開口講話;如要講話,須輕聲及簡短。進食時放下萬念,細嚼慢嚥,留意食物的味道與感覺,專心欣賞食物、食具及周圍的氣氛。

5. 愉悅
不開心時不可進入廚房或觸碰食物食具,在整個下廚過程中保持歡喜欣悦,用最積極的態度去感受一切,盡力欣賞所有人事物的真善美。送菜時同時送上笑容,維持從容自在的儀態。進餐時用輕鬆快活的心情盡情享受每一口食物、每時每刻、每一口呼吸。

6. 自然
一切盡可能按照大自然的規律進行,包括儘量吃本地出產的作物、按時令選食材、按體質及社會環境設計餐單、盡可能選用有機產品。

7.慈悲
採用對眾生傷害最小的方式設計餐單及烹調,儘量採用高能量食物(例如按綠色消費原則選購食材及支持綠色事業)。

8.簡樸
不花巧,用最簡單又原始的方式準備食物,省時省力。

9.清淡
盡可能不調味,享受食物原本的味道。儘量減少進食加工製品。

10. 親切
儘量自己製造食物(例如發芽菜、醃醋潰物、自種香草),以及用雙手處理,減少倚賴機器,例如用刀切絲而不用電動切絲機。

11. 潔淨
追求最高度的整齊乾淨,廚房内的食具、設施、抹布等儘量保持衛生,擺放方便。

12. 精進
不求完美,但是所有工夫都盡可能在當下環境條件中做到最好,不馬虎,不苟且,不懶惰。

13. 美感
儘量用心思設計及安排每一樣東西,達至舒服和簡樸自然,包括食具、食物及場地布置等。

14. 端正
下廚之際、送菜之時和進食期間,身體姿態儘量保持端莊正直。

15. 驚詫
等等待奇跡出現。

總括來說,禪食,即「吃出禪意」,將進食作為達至天人合一的方法,不只是飽腹及吸取營養,還讓身心靈三方面獲得最大裨益。不少人透過禪食體驗,為生命增添禪意—如此清逸脫俗的吃,一己的存在從此不再一樣。

Club O 襌食打從1996年開始,一群既關心自然自在生活又重視慈悲飲食的朋友每星期舉行一次「禪食午餐」(當時以「香港素食學會」的名義假尖沙咀功德林設宴)。2005年綠色生活教育基金Club O在旺角會址繼續這個星期六舉辦的禪食午餐聚會,隨緣樂助。同時不定期到各社團舉行「禪食午餐」,讓更多有緣人享受這種非一般的飲食體驗。
歡迎來ClubO參加禪食,放下萬緣,透過不一樣的氛圍和飲食,共瞥天機。(查詢電話:26190000)